- 新闻转载
落实城市战略定位 交通建功首善之都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2022-10-12 来源:中国交通报
红墙碧瓦蕴含古韵,高楼林立尽显繁华,在北京,历史与现代交融辉映。
踏入岁月的长河,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交通发展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指出:“北京如何解决好海量人口的出行问题是个大难题。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北京交通以敢为善为的能力本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开路先锋作用,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城市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十年的成就,万众瞩目;十年的辉煌,鼓舞人心。
办成了一件件顺应群众期盼的大事实事,迈上了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提升。交通人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不断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作出新贡献。
绿色宜居 景美路畅享“慢游”
秋日的北京,阵阵微风拂过,沿着二环辅路骑行,好不舒适惬意!“在大北京骑车畅游,感觉整个人也放松下来,更好地享受生活。”
这里是许多奋斗者梦开始的地方,如今更是宜居宜行的温暖家园。2021年,北京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47.8%,创近10年来新高。
近年来,北京出行环境大变样,自行车正回归城市文明出行。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完成,通行效率提升25%;完成3218公里慢行系统治理;建立CBD西北区、回龙观等示范街区……慢行系统逐步连片成网,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改变,源于北京持续推动的慢行系统改造升级。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从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全方位体现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鼓励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方式出行。
2019年5月,北京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成为网红打卡地。自行车专用路有效提升回龙观至上地通勤出行效率,兼顾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收获了一大批通勤“铁粉”,累计通行量超过570万人次,累计贡献超过1500吨的碳减排量。
慢行系统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北京编制出台《慢行系统规划2020—2035年》《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等十余项规划、标准和规范,着力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绿色出行蔚然成风,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每年9月“绿色出行宣传月”期间,北京交通坚持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绿色、畅通、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轻点手机,用碳减排量兑换公交卡、代金券,或捐赠环保公益活动,激励机制花样翻新,有趣又实惠。2019年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简称北京Maas平台)正式上线,向公众提供整合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全流程智慧出行服务。目前,北京Maas平台用户已超3000万人。截至2022年3月中旬,“Maas出行 绿动全城”活动注册用户超百万人,累计碳减排量近10万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低碳生活换来碧水蓝天,在多年努力下,绿色出行吸引力越来越高,慢行交通带来的深度辐射效益正逐步显现。
高效畅行 “多网融合”串联生活
十年建功,北京交通坚持因势而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1969年,北京建成通车全国首条地铁,50年来,北京地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着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轨道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运营总里程和日均客运量实现翻番。地铁网络进一步织补、加密、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和里程拓展至27条、783公里,市域内市郊铁路增至4条、365公里,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1148公里、居全国第一。
这十年,既有线网不断优化升级。构建由城轨快线、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四网融合”的快线通勤网络,以扩大1小时通勤圈。近5年来,形成了以地铁普线为主,辅以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有轨电车、磁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快慢结合、主辅功能清晰、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多层次网络体系……
这十年,“轨道上的都市生活”更加便民惠民。轨道站点一体化改造,完成21个轨道微中心设计方案,站城融合取得新突破;134处便利店、药店等站内便民设施上线运营,丰富乘客出行体验;全路网实施“人物同检”,“信用+智慧安检”试点启用……
这十年,“多网融合”实现新突破。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等的“多网融合”,推进公交与轨道的功能融合、线网融合、站点融合、运营融合,形成轨道公交一张网、一张图……
准时准点、便利换乘、间隔缩短,通过优化行车组织、改造设备设施、应用科技手段,北京交通不断提升路网安全和服务水平,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车轮滚滚满载首都蝶变,时光拉回到1997年,全国首条公交专用道出现在北京的长安街。党的十八大以来,公交专用道施划实现飞跃式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早晚高峰期间公交车辆运行速度。
365bet在线注册_365bet首页_365bet最新备用
惠民生,公交专用道高效出行。2014年,京开高速路公交专用道成为我国第一条在高速公路上施划的公交专用道。2016年,完成三环路、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等公交专用道施划,公交专用道基本成网。到2020年年底,北京市公交专用道总长度达到了1005车道公里,基本覆盖了大客流走廊,公交车辆平均运行速度提升至每小时25公里。
顺民意,多样化服务满足个性需求。《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出台,持续完善“干普微”三级线网,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2013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开通“定制公交”,线上预约,快速直达,为乘客提供多样化出行服务。至今,多样化线路已达515条次,公交出行舒适度、准点率和满意度提升。2018年,北京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暖民心,智能出行可计划、可预期。公交运行信息实时掌握,车辆拥挤度提前可查,公交电子站牌投入使用。公交运行体制改革创新,完成三级调度向二级调度转变,95%以上常规线路实现区域智能调度,车辆准点率提高25%,公交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效果初显。
锐意改革 综合治理共担共治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治理难题,北京交通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坚持“不变”的初心,应对“变化”的环境。
2018年以来,北京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的工作方针,形成“区域协作、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共担共治工作格局。
打开北京交通App,用微信支付停车费,没有人工收费,没有讨价还价,少了乱停乱放,道路停车秩序明显好转。为加强静态交通治理,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北京“以静制动”改善交通通行环境。
2019年起,北京以道路停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停车综合治理,共上线1033条道路9.3万个停车位,全部实行电子收费并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观念深入人心。合理增加停车设施供给,推进29个居住区停车设施建设,实现423个停车场、3.8万个停车位错时共享,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提高。
实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大城市病”寻到了治疗良方,让年轻人喜欢,让老年人方便。
立足出行时间和方式调节,北京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交通需求管理,大力培育预约出行文化。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全面实行非急诊预约就诊,医院预约就诊精确到30分钟内;热点公园景区实施预约、错峰,有效缓解了节点拥堵;提升“停车+公共交通”(P+R)停车场管理服务,鼓励远端驻车换乘,从时间上调控交通需求。
星光不负赶路人,交通综合治理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近年来,北京市交通指数稳定在“轻度拥堵”级别。
今年5月,北京发布《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从源头、方式、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调控交通需求,深化推进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火车站周边治理,完成20项市级疏堵工程,实施191处交通节点治理,深化机动车停车治理;持续加强超标电动自行车治理和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管理,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北京交通综合治理的下一个目标,是降低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消减高峰时段出行强度,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内,确保城市交通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同频共振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迈向纵深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北京交通全力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落实京津冀发展战略,统筹规划、持续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一体化水平提升。8年时间,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道路辐射能力,不断提升区域运输组织和服务质量,“四横四纵一环”的京津冀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京津冀交通领域率先突破。
2018年8月,随着京秦高速公路北京段通车,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党的十八大以来,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先后建成通车京承、京新、京昆、京台、京秦、京礼、京藏、京开高速拓宽、首都地区环线通州大兴段,以及大兴机场高速、大兴机场北线高速等大兴机场配套工程,连接京津冀的高速路网越织越密。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176.5公里,比“十二五”时期新增255公里。
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一条条线路、一项项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
重点交通工程紧锣密鼓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开通运营,同步建成京张高铁配套清河火车站、朝阳站等铁路枢纽,市域范围铁路运营总里程1340公里,三地交通“一张网”正在缩短时空距离。
“远端安检,过检查站走公交专用道,比自驾车节省半小时以上。”乘客韩先生说,近日,从河北廊坊“北三县”发出的通勤定制快巴开通,为跨省通勤族提供了新选择。京津冀运输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如今,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日均客运量27万人次,跨区域出行更加便捷;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与全国357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轨道交通与天津、上海等5个城市实现“二维码”一码通行。
北运河通州段实现全线游船通航,成为副中心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等一系列规划出台,提出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与各新城之间的快捷联系,加快建设“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五横两纵”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网络。
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开通并延伸等工程顺利完工,东六环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开通22条接驳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定制公交线路,新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紧紧联系在一起,京津冀交通网越织越密。
不负重托!交通服务保障重大活动
北京交通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持续提升服务首都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交通高标准完成抗战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历练提升了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水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合格答卷。
精心组织筹备,确保万无一失。365bet在线注册_365bet首页_365bet最新备用
忘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上万交通人无数个日日夜夜,以追求完美、做到极致的工作态度,全力以赴,高水平、高质量,圆满完成了“零失误”“零差错”的保障任务。两次演练和正式活动期间,投入会上保障人员3891名,完成9.5万名各类群体人员运输工作;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交通保障任务中,累计调集旅游客车和公交车1100余辆,运送各类演职人员36万余人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高速公路快速通行保障方案、城市交通宣传方案、风险防控方案等各项应急方案不断完善,累计运送383万人次、发车54万车次。
信息互联互通、智能精准调度。
忘不了,从鸟巢盛大的开幕式,到每一场比赛,2022北京冬奥会每个精彩瞬间的诞生。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每个车队的出发时间和抵达时间都按分钟进行计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研发了活动保障车辆调度模块,参与保障的2264辆公交车的位置、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构建扁平高效的“三级体系、二级指挥”指挥调度机制,坚持政府统筹、多方联动、专业支撑、市场服务相协调,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智能精准调度……宝贵经验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及时纳入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机制。未来,北京交通还将担起更多重任,更好地履行首都职责,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